每年一度的“汉光”军演在中国台湾地区落下帷幕,这场持续10天9夜的大规模军事演习号称是近年来时间最长、兵力最多的一次。台当局试图通过这场秀还原真实作战环境,还展示了新近获得的美制武器装备,给岛内外观众带来不少话题。然而,这样的表面热闹背后,到底是实力提升了,还是只是在为所谓“以武拒统”的论调打气?
今年最大的变化是演习时间拉长和作战设想的大幅调整。从过去几天的小打小闹变成了10天连轴转,看似准备更细致。但仔细分析会发现,“纵深防御”其实并没有多深。按照台军的说法,只要部队退到距离海滩不到1公里的西部滨海快速公路后,就算进入纵深阶段。这种定义让人哭笑不得——国际上真正意义上的多域态势控制能力,可不是靠退一步就能实现。
北约内部简报曾指出,现代城市巷战需要极强的信息化指挥与后勤保障,仅靠地形优势远远不够。而台湾复杂交通状况导致本次演习期间事故频发,从坦克剐蹭民用车到装甲车撞电瓶车接连不断,不禁让人质疑,一旦真有事发生,这样的队伍真的顶得住吗?而且,“找保险公司理赔”的方式显然不能套用到战争中。
本届“汉光”军演首次大规模教召后备役人员,第206步兵旅全旅参与被媒体吹捧为历史性突破。这些老兵们离开营房多年,再临沙场自然引发关注。但从实际流程看,他们前期主要在城市里练射击、画地图、预习CQB(近距离室内作战),直到最后两三天才投入假想敌对抗。这种仓促集结和临时抱佛脚式训练,很难保证一支部队真正具备完整协同与应急反应能力。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