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第三轮贸易谈判背后的平视博弈 市场与技术的较量!7月28日,中美第三轮经贸高级别谈判在瑞典正式开启。就在几小时前,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从华盛顿出发前往欧洲,强调中国必须停止从俄罗斯和伊朗购买原油。中国外交部和商务部发布声明,欢迎美方展现务实姿态,但强调不会接受无底线让步。
会议当天,《金融时报》报道特朗普政府下令冻结对华关键技术出口的新禁令,包括英伟达H20芯片。消息披露后,美国商界反应强烈,波音、联邦快递等企业高层迅速集结,准备赴北京进行面谈。这不是礼节性访问,而是一次带着筹码、焦虑和希望的“破冰之旅”。
过去两个月,中美之间并非风平浪静。从5月日内瓦达成90天关税“休战协议”,到6月伦敦会晤初步框定合作方向,表面看似缓和,但美方并未真正停止施压。美国一边谈合作,一边持续强化对中国半导体、AI芯片、高端制造设备的出口封锁。中国则暂停稀土出口作为反制,全球市场神经紧绷。
自5月起,中国对美稀土出口骤停,尤其是钕铁硼磁体、锗等关键材料出货量几乎归零。中方还严控泰国、墨西哥等地的出口通道,彻底掐断美方绕道采购路径。这一连串动作令美国防工业如坐针毡,洛克希德·马丁的导弹生产线一度停摆。特朗普政府意识到继续对华施压只会适得其反。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