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于2025年7月访问英国,为期五天的行程备受全球关注。此次访问表面上以贸易谈判和私人行程为主,实际上却包含多重战略考量。从美欧关税博弈到英国在台海问题上的强硬表态,这场外交行动不仅展示了美国对欧洲的“胡萝卜加大棒”政策,也揭示了英国在“英美欧”三角关系中的微妙角色。
就在特朗普与欧盟达成贸易协议的同时,英国国防大臣约翰·希利突然表示,若台海爆发冲突,英国将参战。这一表态与特朗普的行程形成奇特共振,引发国际社会对全球安全格局的深度思考。
特朗普此行的官方目标明确:一是与英国首相斯塔默会晤,寻求进一步降低美国对英国钢铁等商品的关税;二是参观其家族拥有的苏格兰特恩贝里高尔夫球场;三是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达成美欧贸易协议。这三重目标背后,实则是美国对欧洲施压的延续。
自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美欧贸易摩擦持续升级。美国以“公平贸易”为名,威胁对欧盟商品征收高达50%的关税,而欧盟则以反制清单相回应。最终,双方达成妥协:美国对欧盟商品征收15%的关税,欧盟同意投资6000亿美元并采购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这一协议被欧洲议会批评者视为“滑跪认输”,但也被冯德莱恩称为“跨大西洋贸易的新篇章”。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