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的一笔资产迎来了新的归属。中国儒意全资附属公司上海儒意星辰企业管理与万达集团旗下的上海万达网络金融服务就快钱金融服务(上海)30%股权订立了转让协议,该笔股权作价2.4亿元分三期支付。收购完成后,中国儒意将成为快钱单一最大股东。
快钱的价值在于其拥有的第三方支付牌照。为了获得这块牌照,万达曾动用超过20亿资金分两步收购而来,但在当前的流动性困境下,万达不得不将这枚牌照折价出售。中国儒意表示,快钱可以与其线上流媒体、游戏以及线下影城产生协同效应。快钱持有涵盖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银行卡收单及跨境人民币支付等牌照,在金融、保险、航旅、零售及跨境等多个行业积累了丰富的商户资源及行业经验。
尽管公告强调了快钱多年积累的商户和经验,但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快钱对中国儒意的核心价值仍在于牌照本身。2011年,快钱获得央行首批颁发的第三方支付牌照,业务范围包括货币汇兑、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等线上、线下核心场景,被视为全牌照机构。随着电商和移动支付的普及,《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等规则先后出台,支付机构的定位、账户管理均面临更高合规要求。2016年首次续展时,快钱仅保留了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三类核心业务。2024年后,新的监管框架进一步明确,非银行支付业务被分为四个子类;快钱的业务范围确定为储值账户运营Ⅰ类、支付交易处理Ⅰ类,对应着含金量最高的互联网支付与银行卡收单业务。
一方面,线下场景虽有马太效应,但尚未形成手机APP支付业务下支付宝、微信的寡头垄断趋势,中小机构有一定生存空间;另一方面,此类业务分账清晰,每笔交易手续费在0.3%-0.6%,覆盖零售、餐饮、跨境支付等高频场景,交易规模天然庞大。更重要的是,快钱的支付交易处理Ⅰ类是一张全国性牌照。在央行批复的同类牌照中,有约四成存在地域限制。依照监管要求,注册支付交易处理Ⅰ类牌照无最低资本限制,但跨省拓展需按照500万元/省追加资金,注册资本最低限额附加值为1亿元,这导致如今取得全国牌照的支付机构仍是少数。政策收紧带来的稀缺性,也使得牌照意义更为显著。在监管强调支付机构控股股东、实控人、实缴资本门槛,与支付宝、微信等市场巨头进一步垄断份额的双重压力下,各类中小第三方支付机构不断退出。从2014年至2025年7月,央行发出的支付牌照数量已由超270家收缩至169家,其中全国性支付交易处理Ⅰ类牌照的数量仅有30家左右。对于此刻资金充沛并拿下万达影院的中国儒意而言,可全国展业的快钱牌照仍然意义十足。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