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总统李在明最近做出了一系列矛盾的举动:他婉拒了中国“9.3”大阅兵的邀请,暗示“美韩同盟优先”,同时突然对中国钢材加征最高33.57%的关税。更微妙的是,他在私下向政坛元老澄清自己不是亲华派。这些操作表面上是贸易争端,实则是韩国被美国逼到墙角后的求生之策。
特朗普在7月初对韩国发出警告,称从8月1日起对韩国汽车、半导体等产品加征25%的关税。韩国两大命脉产业——每年对美出口180亿美元的汽车和120亿美元的钢铁——瞬间面临巨大压力。为了换取美国的宽恕,韩国只能采取对中国加征关税的措施。然而这一举措首先影响了韩国自身,造船厂因依赖中国供应的70%钢材而成本暴涨,三星重工预计一年将多支付约63亿人民币。
在这场站队游戏中,韩国正成为大国博弈中的牺牲品。李在明拒绝出席中国“9.3”阅兵的消息最早由韩国外交渠道传出。总统办公室表示,碍于美韩同盟关系,总统出席不合适,可能改派国会议长代劳。几天后,李在明与政坛元老金钟仁共进午餐时,对方指出美国不少人认为他亲华,李在明急忙澄清所有决策都把韩美同盟放在第一位。这场饭局实际上是政治摸底。
加税决定来得更为突然。7月25日,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宣布对中国碳钢、热轧钢等产品加征反倾销税。官方理由是保护本土企业,但时间点过于巧合。越南刚对中国同款钢材加税,被视为向美国示好;而韩国此时正与美国进行关税谈判,8月1日是最后期限。调查早在尹锡悦政府时期就已启动,李在明团队却在敏感时刻拍板。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