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4日,俄罗斯阿穆尔州滕达市上空,一架安-24型客机在第二次进近尝试中失联,坠毁在15公里外的山坡上,机上49人全部遇难。这不仅是一起技术故障或操作失误,更是一场赤裸裸的谋杀,是对生命安全的无情践踏。当一架机龄半个世纪的飞机被延长适航证至2036年时,这场悲剧揭示了系统性的腐朽与对生命的漠视。
旅程开始时,机舱内的49名乘客或许还沉浸在各自的日常与憧憬中。一岁女孩卡米拉·K.的母亲可能正轻声安抚着怀中的孩子,憧憬着抵达后的团聚与未来。著名胸外科医生列昂尼德·梅塞尔或许正沉思即将进行的手术,或是享受片刻宁静。对他们而言,这次飞行是连接现在与未来的普通桥梁,承载着对安全抵达的信任。然而,当飞机首次降落未果并复飞时,这份信任感开始动摇。乘客们低声议论,目光望向窗外或空乘人员,试图捕捉真相。
这种不安并非无端。安加拉航空公司运营着这架“空中活化石”,在短短两个月内已是第二次发生此类事故。2025年5月26日,另一架服役51年的安-24在伊尔库茨克州基连斯克市机场降落时前起落架折断,冲出跑道。更令人担忧的是,2024年11月,俄罗斯劳动监察部门发现该公司拖欠员工工资,并进行了运输安全合规检查。一个连员工工资都无法保障的企业,很难指望其在航空安全上投入足够资源。这些被忽视的风险最终转化为乘客生命最后时刻的沉重心理负担。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