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突然调转枪口直插红军城南部,这场酝酿已久的攻城战为何突然变阵?当乌军重兵把守北部防线时,南部防区竟出现致命漏洞,城内守军被曝仅有2个旅的薄弱兵力。更令人意外的是,俄军特种部队已渗透至城区核心的E50公路,用激光引导炮火精准打击乌军补给线。眼看三面包围之势已成,泽连斯基“死守50天”的军令状难道真要变成一纸空文?这场被西方媒体称作“第二次巴赫穆特战役”的绞肉机,究竟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战术玄机?
钢铁洪流在五月清晨撕开了红军城南郊的防线。俄军第35集团军的装甲分队从舍甫琴科镇桥头堡突然北上,履带碾过麦田时惊起成群乌鸦。这个看似反常的进攻方向实则暗藏杀机——卫星图像显示,乌军第58摩步旅在南部仅部署了雷区与反坦克壕,主力部队全被牵制在北线的罗金斯科镇。俄军电子战部队成功干扰了乌军无人机侦察,使得T-90M坦克纵队在未被发现的情况下突进至城郊3公里处。
战场态势在48小时内急剧恶化。来自顿涅茨克民兵的侦察小组渗透发现,红军城火车站的防空系统存在致命盲区。俄空天军随即出动苏-34投掷滑翔炸弹,精确摧毁了城区西侧的弹药库。浓烟中更令人震惊的是,防守核心区的乌军第128山地旅实际兵力不足编制半数,战地医院里躺满从阿夫杰耶夫卡撤退的伤兵。这与乌克兰总参谋部宣称的“12个满编旅驻防”形成刺眼反差。
战术层面的溃败源于战略误判。乌军原计划复制巴赫穆特式的巷战,却低估了俄军“磁石战术”的狡猾。南部突击部队像手术刀般精准切入,同时西南方向的第20集团军拿下兹韦洛夫居民区,形成钳形攻势。美国战争研究所报告指出,俄军首次在城区战中使用“蜂群”战术——以10人为单位的特种小组携带反器材步枪和热成像仪,夜间沿下水道系统机动,专门猎杀乌军通讯节点。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