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方为何批欧盟与美达成贸易协议 屈辱妥协背后。欧盟与美国于7月27日达成了一项贸易协议。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与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会面后宣布了这一消息。该协议主要内容包括:欧盟输美商品关税降至15%,但钢铝关税维持不变;欧盟将扩大对美国的投资,增加6000亿美元的直接投资,涵盖芯片、制造业等领域;欧盟还将购买价值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产品,主要是液化天然气和石油,并采购大量美国军备。
这份协议被特朗普称为“史上最大”,但在欧盟内部引发了争议。一些议员认为,用金钱换取“刀架脖子”的局面并不划算。尽管欧盟最初追求零关税,但现在接受15%的税率。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这是目前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
欧盟妥协的原因主要有四点:首先,特朗普原计划8月1日对欧盟加征30%关税的压力,尤其是汽车业面临巨大风险;其次,欧盟急于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而从美国进口更多价格可承受的液化天然气具有吸引力;第三,日本已与美国签署15%关税协议,欧盟若拒绝可能被挤出跨大西洋朋友圈;最后,欧盟内部矛盾重重,德国车企和法国农业都对高关税表示担忧,妥协被视为最小损失方案。
这项协议对中国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从贸易角度看,如果欧盟将对华关税提升至15%,中国机电产品、纺织品等传统优势出口品类将面临双重挤压。从产业链角度,欧盟在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与美国形成协同,15%关税可能强化其本土产业链闭环,压缩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全球市场份额。从战略角度,美欧重新站在一起,中美战略博弈或持续升级,中国可能面临更严峻的技术封锁。
面对这些挑战,中国也采取了应对措施。例如,中国拥有全球80%的稀土加工能力,这对其军工和新能源产业至关重要。此外,中国连续三个月减持美国国债,持仓跌破8000亿美元,动摇了美元霸权。同时,中国选择继续购买俄罗斯天然气,增加了对俄供气量,以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