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驳虎:中美恐需更多轮谈判博弈 大国博弈下的微妙转向。中美关系近期出现了一些耐人寻味的变化。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签署新的芬太尼法案时,对中国的评价发生了戏剧性转变。他公开表示中国一直在帮助美国,这与他在宾夕法尼亚州能源峰会上宣称美国在AI领域远超中国的强硬言辞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一态度的微妙转向并非孤立事件,背后有一条清晰的时间线。6月5日,中美元首进行了关键的电话沟通,双方强调了落实日内瓦经贸会谈成果的重要性。随后,中美在伦敦举行了新一轮经贸会谈,初步搭建了贸易协议框架。紧接着,美方采取了一系列对华“松绑”举措:恢复哈佛大学中国留学生的签证申请处理,取消对华出口乙烷的限制,撤销对华出口EDA软件许可证的严苛要求,以及允许通用电气航空等多家美国制造商恢复向中国商飞供应关键航空发动机零部件。此外,7月15日,英伟达CEO黄仁勋透露美政府已同意解除对华高端芯片销售禁令,AMD也证实收到类似许可。
这些动作覆盖了科技、能源、教育及航空等多个关键领域,范围之广、速度之快,在中美近年互动中实属罕见。特朗普政府为何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如此密集的“善意信号”?答案或许指向一场迫在眉睫的高层对话。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透露,美方代表团计划于8月初启程,与中方官员举行会谈。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和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将一同赴华,旨在开启更大规模的贸易对话。显然,美方选择在会谈前拆除部分自设的贸易壁垒,是在为实质性的谈判创造氛围。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