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塞尔的政治舞台上,近期对华政策的变化令人眼花缭乱。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这场变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她在高级别对话中与中方谈合作,但在欧洲议会的讲台上却对中国进行了严厉批评,这种转变似乎反映了长期积累的矛盾达到了爆发点。
冯德莱恩在讲话中几乎触及了所有敏感话题,如中国在俄乌问题上的立场。她不仅表达了不满,还直接要求中国在欧盟和俄罗斯之间做出选择,这显然是一种带有傲慢的最后通牒。此外,她再次提及中国“倾销过剩产能”以及对稀土出口的管制,字里行间充满了抱怨。
中国方面则表示,关于乌克兰问题,中国一直强调劝和促谈,保持中立。至于稀土出口管制,这是符合国际规则的正常举措,只要遵守规则,欧洲企业的需求不会受到限制。然而,这些解释似乎并未被布鲁塞尔决策层接受。
这种激烈的言辞交锋背后,反映出欧洲的一种深层次战略焦虑。随着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特别是在新能源车等高科技领域,欧洲的传统优势逐渐丧失。加之俄乌冲突导致能源价格飙升,进一步削弱了欧洲的竞争力。面对这些问题,欧洲不是通过改革和创新来提升自身,而是采取了自我防御的态度,试图筑起贸易壁垒。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