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对韩国近期可能配合美国对中国实施的转口贸易限制表现出了明显的克制态度。中国外交部只是不点名地提醒不应损害第三方利益,没有提及任何反制措施。十年前萨德事件爆发时,中方反应强硬,而现在的温和姿态显示出给刚上台五周的李在明留出余地。
这份克制不是无原则的退让。美国向韩国挥舞25%关税大棒,迫使韩国政府迅速做出选择。韩国官员通过媒体放出风声,试图测试中国的态度。中方回应明确:别在媒体上打哑谜,实际行动才见真章。这隐含了中方对李在明“务实派”标签的谨慎观察期。文在寅时期的“全方位外交”曾被尹锡悦抛弃,如今李在明重新派遣特使,表现出重启对华缓和的姿态,是否真心实意尚待观察。
十年前的萨德事件对韩国来说并非遥远的历史。当时中国民间自发抵制韩国货品,乐天玛特退出中国市场,赴韩旅游团骤减,中韩贸易额断崖式下跌。那些依赖中国市场的韩系车企和芯片巨头感受到了巨大压力。如今中国的国力远超以往,若韩国在涉及中国核心经济利益的转口贸易上“选边站”,将面临更为严重的经济反噬。
韩国官员轻描淡写的“贸易限制措施”实际上分量沉重。这意味着韩国或需像越南那样,对贴“韩国产”标签的中国转口商品征收远超美国关税门槛的特别税。否则美国不会轻易给予韩国企业豁免。韩国夹在中美之间如履薄冰,幻想仅通过表态“比其他竞争者关税稍低”蒙混过关并不现实。李在明既想在美国关税压力下为车企寻找出路,又怕触及中方红线引发巨震。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