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部回应“歼10出口问题” 彰显负责任大国态度。7月8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蒋斌大校在例行记者会上就歼-10战机出口问题作出回应,强调中国在军品出口方面一贯坚持慎重、负责的态度,愿与友好国家分享中国装备发展成果,为地区与世界和平稳定作出贡献。这一表态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被视为中国军事外交和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重要风向标。
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军事装备出口领域始终秉持三大原则:严格遵守国际义务和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充分考虑进口国实际需求与地区安全平衡,确保武器装备最终用户合法合规。蒋斌大校的发言再次印证了中国军事外交“不干涉内政、不附加政治条件、不搞军备竞赛”的核心立场。这种审慎克制的军贸政策,与某些国家通过军售谋求地缘政治利益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
歼-10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三代多用途战斗机,其出口动向备受瞩目。该机型采用先进的鸭式气动布局,配备国产有源相控阵雷达和霹雳-15远程空空导弹,具备优异的制空作战和对地打击能力。军事专家分析,歼-10CE(出口型)在性价比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其作战效能接近西方同类产品,但维护成本和全寿命周期费用更低,特别适合发展中国家空军现代化需求。巴基斯坦已率先列装该机型,并在多次联合演习中展现出卓越性能。
中国军工产业的发展轨迹折射出国防科技的历史性跨越。从早期仿制改进到完全自主创新,从单一装备出口到体系化解决方案输出,中国军贸正在实现质的飞跃。2023年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报告显示,中国已连续五年保持全球第五大武器出口国地位,客户遍布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军贸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装备占比从十年前的35%提升至近60%,无人机、预警雷达、电子战系统等成为新的增长点。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