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黑色涂装歼20的变化 技术升级背后!在2025年7月初的“9·3”阅兵空中编队彩排中,两款不同涂装的歼-20首次同框出现。一款是常见的灰色迷彩,另一款则是全新亮相的“通体漆黑”版本。这种黑色并非单纯视觉调整,而是采用了新型透波隐身涂层,能显著降低雷达波反射强度,提升战机隐身性能。
现场观察显示,黑色涂装歼-20的座舱后部明显加高,与舱盖几乎融为一体,被军迷戏称为“粗脖子”。这一设计源自歼-35的技术移植,通过优化气动外形减少10%飞行阻力,间接弥补了当前发动机推力不足的问题。
尽管网络盛传涡扇-15(代号“峨眉”)已实现量产,但阅兵彩排画面清晰显示:所有歼-20仍搭载涡扇-10C特制版发动机,尾喷口形状与涡扇-15的锯齿状三元矢量喷管存在明显差异。关于涡扇-15的进展存在两种矛盾信息:部分报道称其2023年完成地面试验,2025年2月进入“批交付”阶段,单台最大推力达18.5吨,超越美国F-119发动机;但阅兵现场专家指出,涡扇-15尚未完成与歼-20的最终适配测试,主因是高压涡轮叶片耐高温稳定性仍需优化,短期内无法列装。
黑色涂装机型实际包含两个新型号:歼-20B和歼-20S。歼-20B即“粗脖子”版,机背加高设计增加内部空间,可多携带1.2吨燃油或电子设备。雷达罩改为银色,疑似换装新型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提升30%。歼-20S是全球首款双座五代机,后座专职操控无人机僚机或电子战系统。其座舱盖向后延伸,侧窗轮廓与单座版截然不同。两款机型均通过分布式孔径系统(机载高清摄像机)解决“粗脖子”导致的后向视野遮挡问题,飞行员通过头盔显示器获取360°战场画面。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