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超预期和解释放经贸回暖信号 博弈中的产业链大逃亡!2025年5月10日,中美经贸谈判在瑞士日内瓦继续进行。双方代表刚吃完午饭便开始了新一轮的较量。美国单方面将关税提高到145%,中国也相应地将反制关税提升至125%。这场关税战导致全球供应链企业纷纷采取应对措施:特斯拉一边在上海工厂扩产,一边在墨西哥投资50亿美元建设电池厂;越南三星工厂工人加班到深夜,而中国港口的集装箱堆积量却减少了30%。
实际上,这场谈判不仅仅是数字上的拉锯,更是产业链的生死存亡之战。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商品规模达到5500亿美元,涵盖电动车、电池和半导体等关键领域,平均税率从特朗普时期的19%飙升至145%。与此同时,中国对美反制关税覆盖了价值3600亿美元的商品,税率从20%提至125%。这些举措直接导致中美贸易额大幅下降,2024年双边货物贸易额同比减少21%。美国大豆出口商协会称,对华大豆出口量只剩2018年的20%,爱荷华州农场主在国会听证会上表示仓库堆满大豆,银行开始收回他们的土地。
美国商务部对华半导体出口限制升级,连制造128层以上NAND闪存的设备都禁售。韩国三星和SK海力士在华工厂营收占比从2021年的38%暴跌至2024年的19%,釜山港的半导体设备集装箱堆积量却同比暴增三倍。中国则加速“去美化”,芯片自给率从2020年的15%提升至45%。长江存储232层NAND闪存量产当天,美国存储芯片巨头美光股价单日暴跌7%。
供应链企业不再相信“和解童话”。宝马沈阳工厂2024年扩产至83万辆,并宣布投资7亿欧元在泰国建电池厂;苹果要求富士康将印度产能占比从14%提升到30%,郑州富士康员工宿舍空置率突破40%。越南外商直接投资(FDI)同比激增27%,其中电子制造业占63%。胡志明市工业园负责人透露,三星的越南电池厂凌晨两点还在卸货,中国来的工程师隔离结束后直接进车间。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