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台以来,美欧关系经历了微妙变化。双方在俄乌问题上的立场差异以及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使跨大西洋关系出现裂痕。欧盟开始寻找其他紧密伙伴,中亚成为其中一个目标。
2023年4月初,欧盟与中亚举行了首次首脑峰会,宣布将双边关系升级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启动总额120亿欧元的“全球门户投资计划”,支持中亚在新能源、原材料及基建方面的合作。事实上,过去十年间,欧盟一直是中亚的重要贸易伙伴和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地。2023年,欧盟继续保持中亚第二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仅次于中国。中亚从欧盟进口机械、交通运输设备、电气设备和化学制品等工业制成品,而对欧盟出口则集中在原油、天然气、金属和棉纤维等初级产品,形成了互补的贸易结构。
尽管如此,中亚在欧盟对外货物贸易总额中的占比仅1%,且欧盟从中亚进口的产品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相比之下,中亚的对外投资能力较弱,截至2023年,中亚五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仅为9.66亿美元。此外,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通过普惠制享受进入欧盟市场的优惠待遇,免除了进口关税。因此,中亚在经济上高度依赖欧盟,而欧盟对中亚的经济依存度较低。
中亚对欧盟的吸引力主要在于其作为亚欧大陆“心脏地带”的区位优势。“中间走廊”计划由土耳其于2015年提出,旨在连接欧盟与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中亚位于这条走廊的中段,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该计划能大幅缩短中国至欧洲的运输距离,降低物流成本并强化产业链协同。欧盟希望通过建设“中间走廊”推动“全球门户计划”的实施,投资120亿欧元加强与中亚的合作。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